前言:云操盘
古语有云:“独木不成林”。这一说法点出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,而中国文化素来强调“人”的重要作用。在中国历史上,那些成就卓越的帝王,往往都有一个共同点,那就是“知人善任”。以唐太宗李世民为例,他在担任秦王时,就广泛吸纳人才,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。李世民常言道:“朕所举者,非朕独私,以能益百姓也”。这句话反映了他对于人才的高度重视与深远眼光,也让他在选人、用人和管理上独具匠心。正因如此,他的朝廷人才济济,既数量众多,又质量卓越,堪称唐朝的巅峰。
这种人才的繁荣,成就了唐朝辉煌的“贞观之治”。而这些人才也因此永载史册,其中薛仁贵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。薛仁贵本是一名普通农民,却在战场上崭露头角,最终成为了大唐的传奇将领。今天,我们就来回顾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,重温白袍战神薛仁贵的英勇风采。
展开剩余82%---
1. 龙门仁贵少年勇,破阵名显辽水旁
公元644年,唐太宗李世民在完成了对突厥、土谷浑、薛延陀和高昌等外部势力的清剿后,将目光转向了那个曾让隋炀帝痛失江山的高句丽。为准备这场大战,他派遣张士贵等人四处征兵,筹集粮草。当张士贵来到山西的绛州(今山西新绛)招募士兵时,薛仁贵正陷入生活的困境——他一直希望能将先祖安葬在家乡的土地上,便想着是否应先去迁葬祖先。然而,命运往往在你犹豫之际悄然改变。
薛仁贵出生在河东薛氏家族,这个家族以“尚武”之风闻名,家族里也曾有不少英雄人物。比如薛仁贵的六世祖薛安都,他曾为刘宋效力,在元嘉北伐时,单骑冲阵,打得北魏军队人心惶惶,堪称一代武神。然而,家道中落,薛仁贵的父亲早逝,家境贫寒,他只能依赖耕作维生。尽管生活艰难,薛仁贵从未放弃对祖辈英勇武功的敬仰,时时练武,期待有朝一日能够像祖辈一样建功立业。
正当薛仁贵犹豫不决时,妻子柳氏为他点亮了前行的路。柳氏劝道:“君盍图功名以自显云操盘,富贵还乡,葬未晚”。这句话不仅点燃了薛仁贵心中的理想火种,也为他做出了最终决定。在妻子的鼓励下,薛仁贵选择放下家事,投身军旅,追寻属于自己的荣光。
翌年,唐太宗亲征高句丽,薛仁贵随张士贵来到了辽东战场。恰逢张士贵指挥的军队攻打安地城时,麾下的刘君邛不幸中伏,危在旦夕。眼看全军覆没,无人敢去营救,这时,薛仁贵勇敢地单骑闯入敌阵,杀敌将救回了局面。从此,他的军旅生涯如梦般展开。
---
2. 太宗亲见语激赏,不喜辽东喜薛郎
有句话说得好:“千里马常有,伯乐不常有。”薛仁贵无疑是幸运的,他的天赋和勇气得到了唐太宗的赏识。与其他将领不同,薛仁贵特别注重自身形象和气质,在战场上,他喜欢穿上标志性的白色战袍,这让他在战场上格外显眼。唐太宗亲自带兵至高句丽重镇安市城,遭遇了高句丽25万大军的激烈抵抗。唐军虽然兵强马壮,但由于敌军凭山势驻扎,唐军不得不采取分兵进攻的策略。
在这场战斗中,薛仁贵骑白马,手持方天画戟,身披白袍,奋勇杀敌。每次他冲进敌阵,敌军都纷纷退避,唐军士气大振。薛仁贵如同一道白色的闪电,所到之处,敌军四散溃逃,最终帮助唐军取得了驻跸山大捷。
战后,唐太宗亲自召见薛仁贵,对他表示深切的慰问与赞赏。唐太宗毫不掩饰自己的惊讶和喜爱,他说:“朕不喜得辽东,喜得卿也。”这是对薛仁贵的最高肯定。因而,薛仁贵破格被任命为负责镇守玄武门的中郎将,地位更上一层楼。
---
3. 年逾不惑掌帅印,从此威名振四方
公元666年,唐高宗决定再次出兵攻打高句丽,以彻底解决这一顽疾。此时,薛仁贵已经成长为一位身经百战的猛将。他每战必身先士卒,屡建奇功。无论是“斩首五万”,还是“拔三城”,他总能带领唐军攻无不克、战无不胜。公元668年,薛仁贵率军攻至平壤城,与李绩会师,共同攻占了平壤,从而宣布高句丽灭亡,长达数百年的高句丽王朝终于落幕。
为加强对高句丽故地的管理,唐高宗设立了安东都护府,并任命薛仁贵为第二任都护。在任期间,薛仁贵对高句丽百姓进行了宽容和治理,尤其注重团结各民族人民,消除了他们的恐惧和仇恨,使得高句丽百姓渐渐忘却了亡国的痛苦,恢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。
同样,时局也造就了薛仁贵的伟大。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,薛仁贵所向披靡,无人能敌。在对铁勒的征战中,薛仁贵凭借一箭三雕的技巧打败了敌军,将“天山之战”赢得风生水起,威名四海。
---
4. 万言难书勇烈事,画戟白袍永留香
薛仁贵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战场上,还在于他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防范敌人的阴谋。然而,尽管薛仁贵生平赫赫战功,但他也曾遭遇过队友的背叛和失败。公元670年,唐高宗命薛仁贵攻打吐蕃,却不幸被副总管郭待封拖累。郭待封此人不仅无能,还看不起出身平民的薛仁贵。最终,由于郭待封违抗命令,导致全军陷入困境,薛仁贵也因此受到了朝廷的责难,沦为庶民。
然而,薛仁贵并未因此沉沦。公元681年,唐高宗重新启用他,任命为瓜州长史。此时的薛仁贵已经是花甲之年,但依旧意气风发。当突厥人攻打云州时,薛仁贵以一敌众,凭借勇气和智慧赢得了云州大捷。这场胜利成为他一生的绝唱,也证明了年龄从未成为他英勇的束缚。
薛仁贵的名字,随着唐朝的光辉而传颂。他的事迹成为了传世佳话,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将士。而正如清初史学家谷应泰所言:“遥传仁贵,咋舌称神”。他不仅是唐朝的英雄,也代表着那个伟大的时代,致敬薛仁贵,致敬所有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将士。
---
参考文献:
《旧唐书》
《唐实录》
《资治通鉴》云操盘
发布于:天津市亿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